(1644—1700)广东番禺人,字蒲衣。早年慕道术,一度为僧,旋入庐山,六、七年始归。喜弹琵琶,贫窘则琵琶声急。工诗,妻潘孟齐、女瑶湘亦能诗。有《大樗堂初集》、《岭南诗纪》、《梳山七书》等。私谥清逸先生。
代人上段拂参政。宋代。王之道。 玉牒书成已六年,东游曾记此周旋。千龄令庆亨嘉会,二府新分造化权。咫尺云天依日月,斯须霖雨浃山川。应怜汩没尘埃者,白发青衫走道边。
秋日过景光禄墓二首 其一。元代。李溥光。 光禄坟前禾黍秋,西风萧瑟起人愁。当年姓字喧天下,今日牛羊上垄头。山色不随人事变,水光犹带夕阳流。黄金已落偷儿便,富贵何曾润髑髅。
遣忧。唐代。杜甫。 乱离知又甚,消息苦难真。受谏无今日,临危忆古人。纷纷乘白马,攘攘著黄巾。隋氏留宫室,焚烧何太频。
夜归。清代。赵福云。 疏雨歇残响,凉月澄清辉。步屟出萝径,微寒生客衣。沙堤一痕白,积水摇参差。野花送微馨,夜静方得知。幽居隔尘境,兴尽还柴扉。秋声打门急,落叶随人归。
临江仙 游杨氏废园。清代。庄盘珠。 听说园林饶胜赏,谁知转眼苍茫。高台就圯曲池荒。花还如我瘦,草竟比人长。剩有旧时双燕子,衔泥绕遍回廊。孤松无伴立斜阳。新词吟宛转,往事费商量。
浪淘沙 初春。明代。曹溶。 不脱木棉裘,闲倚空楼。呼儿整顿旧觞筹。残雪溪门刚待扫,莫放扁舟。绿意逗帘钩,欲上还休。黄莺无力啭香喉。春正关人何事也,依约心头。
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“日之状如铜盘。”扣槃而得其声,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“日之光如烛。”扪烛而得其形,他日揣樾,以为日也。日之与钟、龠亦远矣,而眇者不知其异,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。
道之难见也甚于日,而人之未达也,无以异于眇。达者告之,虽有巧譬善导,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。自盘而之钟,自烛而之龠,转而相之,岂有既乎?故世之言道者,或即其所见而名之,或莫之见而意之,皆求道之过也。
日喻。宋代。苏轼。 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“日之状如铜盘。”扣槃而得其声,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“日之光如烛。”扪烛而得其形,他日揣樾,以为日也。日之与钟、龠亦远矣,而眇者不知其异,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。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,而人之未达也,无以异于眇。达者告之,虽有巧譬善导,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。自盘而之钟,自烛而之龠,转而相之,岂有既乎?故世之言道者,或即其所见而名之,或莫之见而意之,皆求道之过也。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?苏子曰:“道可致而不可求。”何谓致?孙武曰:“善战者致人,不致于人。”子夏曰:“百工居肆,以成其事,君子学以致其道。”莫之求而自至,斯以为致也欤? 南方多没人,日与水居也,七岁而能涉,十岁而能浮,十五而能浮没矣。夫没者岂苟然哉?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。日与水居,则十五而得其道;生不识水,则虽壮,见舟而畏之。故北方之勇者,问于没人,而求其所以浮没矣,以其言试之河,未有不溺者也。故凡不学而务求道,皆北方之学没者也。 昔者以声律取士,士杂学而不志于道;今者以经术取士,士求道而不务学。渤海吴君彦律,有志于学者也,方求举于礼部,作《日喻》以告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