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木国瑚

(1773—1837)清浙江青田人,字鹤田,一字子彝,晚号太鹤山人。嘉庆间举人。任归安教谕十五年。以通堪舆之术,道光中被召卜寿陵。特授内阁中书。十三年成进士,仍就原官。国瑚博通经史及阴阳术数,精研《易经》。道光十七年三月,国瑚告老返乡,迁居瑞安。八月赴处州,游遂昌。九月感嗽疾,病故。著有《太鹤山人诗集》13卷、《太鹤山人文集》4卷、《周易指》45卷、《周易葬说》1卷、《地理元文注》4册。

人物生平

  端木国瑚7岁入私塾学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。

  清嘉庆元年(1796年),作《桃花》、《青田画虎》二赋,为浙江督学阮元赏识,邀赴杭州,就读敷文书院。

  嘉庆三年,中举人。

  嘉庆四年,赴京会试未第,游学而归。先后在青田正谊书院、处州莲城书院掌教。

  嘉庆十三年,赴京会试不第,授为知县。国瑚潜心学业,呈请改任教职,掌教中山书院。

  嘉庆二十一年起,为湖州归安任教谕14年。

  道光七年(1827年),以治经闻名的龚自珍在京与国瑚论《易经》,国瑚阐述“乾初九不易世”一节,自珍叹为闻所未闻。

  道光十年(1830年)宣宗皇帝改卜寿陵,国瑚受宗室大臣举荐被召赴京,以《易》之“舆地”风水学之理论,断定原皇陵寿域择地隐泽浸水。选定陵址后,任为县令,又奏请任教官。

  道光十一年特授内阁中书,加六品顶戴,御赐袍褂。

  道光十三年(1833年),年已61岁考取进士,仍以知县任用,再呈请注销,改任内阁中书,先后三辞县令,迁居瑞安。

  道光十七年(1837年),朝鲜使臣慕名求见国瑚,说:“君所为《定香亭赋》,东国人皆传诵。”又请讲解《易经》,求取诗文经注手迹,欣然而去。同年三月,国瑚告老返乡,迁居瑞安。八月赴处州,游遂昌。九月感嗽疾,病故。

端木国瑚相关作品

书生不慕五侯餐,处世何忧跋涉难。旧学自应归凤掖,故交谁肯负鸡坛。

云萍未合长悬梦,尊酒相逢且尽欢。爱杀蟠胸千万卷,挑灯时见壁鱼乾。

堂前趣就小嶙峋,未许蹒跚杖屦亲。

更遣移花三百里,世间真有大痴人。

古侠吾兄重,世人无不闻。徒闻不能识,老此鹿麋群。

彩笔摇川岳,干将倚白云。晚成宜大器,天地任纷纷。

浮云冉冉送春华,怯见春寒日欲斜。

一夜雨声能几许,晓来落尽一城花。

路僻轮蹄少,溪深草树齐。春风不解意,花落乳呜啼。

丹叶萧萧秋萧萧,有人来献渊明菊。

渊明千古自高风,岁岁寒花照空谷。

早慕功名已绝痴,晚耽笔墨愈无奇。

牧羝未乳身先老,化鹤重归语更悲。

不必劳归梦,琴书已离东。忽惊秋槿盛,人在万花丛。